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图片  > 
高级技师汪艳侠 小岗位成就的大工匠
发布时间: 2022-04-18 11:09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王莅勤

  工匠不仅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更是创造创新精神的传承者。4月13日,记者来到兰州石化合成橡胶厂车间,见到被誉为“石化工匠”的高级技师汪艳侠。

  汪艳侠1991年毕业于兰化技校,同年7月进入兰州石化合成橡胶厂聚苯乙烯车间,成为一名化工装置操作工。化工生产工艺复杂,管线密如蛛网,设备和阀门数不胜数。初进厂的汪艳侠在师傅的指导下,拿着流程图,爬管廊、攀高塔,逐一熟悉管线的来龙去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下班回家仍然琢磨设备原理和工艺参数,一本50多页的操作法她能熟背了下来,令车间的师傅们刮目相看。“作为一名炼化工人,技术就是‘看家本领’,具有过硬的技术才能有所作为。”汪艳侠说。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她先后解决了混丁质量不均匀、热水资源浪费大、闪蒸加热效果不理想、腈水浓度控制不稳定等12项操作难点,提出了延长脱气塔使用寿命、规范胶浆上网量、严控干燥温度、确保冰机实时监控等9项优化方案,并应用至操作规程修订、QC成果发表、科技进步奖申报等多个方面。小岗位成就大工匠,汪艳侠先后获得“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

  2007年,在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筹建中,熟知丁腈工艺的汪艳侠承担了工艺流程图的初绘工作,这是一项极费眼睛的细致活,为了不影响装置筹建进度,她白天上班,晚上绘图,最终导致右眼视网膜严重脱落,并影响到了黄斑区。面对疾患,汪艳侠选择坚持,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她不想从装置建设的关键阶段退下来,在完成绘图工作后才去做视网膜恢复手术。术后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筹备工作中,并在短短的3个月里完成了70个程序,15个联锁框图的编写,配合完成仪表组态编程。加班加点成工作常态,得益于汪艳侠的辛苦付出,此装置的逻辑控制方案更科学,自动控制方式更先进,工艺配方的动态管理更贴近于生产,并于2009年10月18日一次开车成功。

  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正常生产后,汪艳侠的岗位操作平稳率连续稳定在99.99%以上,事故率为零。该装置的聚合反应采用多釜串连,每个釜的反应热都是由釜内氨冷列管中的液氨经蒸发后带出。装置自开车后经常出现因釜内氨冷列管中缺液氨而造成釜温超高的现象,通用的操作方法不但降温慢,影响工艺平稳率及产品内在质量,而且还易发生气氨带液现象,威胁安全生产。为进一步稳定聚合工艺,彻底解决此类问题,汪艳侠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摸索,总结出了“釜温预控调节法”,彻底解决了聚合釜的超温现象,在有效保证丁腈橡胶内在质量的同时还减少了釜内凝胶,使聚合釜的使用周期从3个月延长至5个月,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106. 4万元。

  为进一步提高装置运行效益,橡胶厂聚苯乙烯车间于2015年成立“汪艳侠劳模创新工作室”,选拔了一批技术骨干,在汪艳侠的带领下钻研生产技术,在破解技术难题、骨干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被评为省级创新工作室,为企业创新创效约2000万元。

  “拼尽全力将工作做到最好”这是汪艳侠的目标。31年的工作历程,所有的成绩和荣誉,来自于她超乎常人的努力和追求。丁腈橡胶是汪艳侠的生活,融入她的生命,未来,汪艳侠仍将传承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全媒体记者 王小玄 宋戈)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王莅勤